深拖磁测新技术获得南海中央次海盆和西南次海盆磁条带新信息
南海扩张、形成和演化的历史与过程一直是备受关注和争议的焦点问题,缺乏高分辨率、高精度的磁条带信息是制约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之一。2012年10月以来,“海洋六号”完成了对南海中央次海盆和西南次海盆磁条带海上资料采集的两个航次,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林间教授、南海海洋所孙珍研究员、同济大学李春峰教授和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徐行教授级高工等精心设计了考察方案,南海海洋所邱宁、赵俊峰博士参加了航次调查。
调查航次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南海深海过程演变”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高分辨率磁异常测量研究南海海盆扩张过程及洋壳磁性层结构与演化”海上考察内容,采用深拖磁测新技术测定南海磁条带信息,目前已完成西南次海盆测线225公里、中央次海盆测线1100公里的数据采集,测线跨越了南海中央次海盆和西南次海盆,拖体保持在近海底300-500m高度上进行连续测量,测量的精度、准确度得到了有效保证。
深拖磁测新技术包括综合导航定位、水下定位、回声测深、海洋重力和综合海洋磁力测量仪器和技术。其中的综合海洋磁力测量技术包括了双拖鱼组合的磁力梯度测量技术,船载三分量磁通门测量技术,深拖动态激发质子旋进磁力测量技术、深海型三分量磁组构磁测技术和海底地磁日变观测技术五套地磁观测系统组合而成,观测信息量远超于常规的海洋磁测信息。
深拖磁测新技术获得南海中央次海盆和西南次海盆磁条带新信息,为重新认识南海扩张的历史,更好地解决南海演化的时代以及结构等关键科学问题奠定了基础,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海洋调查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深拖磁测新技术采集数据示意图
调查航线(穿越磁条带)图
附件下载: